教育设施

保标招标 > 教育设施 > 中标信息 > 黄岩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黄岩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 2022-09-28

根据《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的通知》(台政教督办〔2022〕10号)相关要求,黄岩区人民政府对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客观的自查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黄岩位于浙江省黄金海岸线中部,是台州市主城区之一,面积988平方公里,现辖5镇6乡8街道,常住人口70.75万。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8万元、3.6万元。拥有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三张金名片。至2021年底,全区共有中小学58所(含电大、教师进修学校、素质教育学校、特殊学校各1所,职校2所,初中15所,小学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在校生68431人;幼儿园105所(公办园29所、民办园76所),在园幼儿21718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核心意识,全面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落实常委议教制度,定期召开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落实全区教育重大工作的谋划设计和统筹布局。

二是强化校园党建。健全完善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实现全区公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将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章程,把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抓好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强化从严治党。在全区教育系统大力开展 清廉漾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清廉学校子单元创建活动、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等。推进巡察工作向学校、幼儿园等领域延伸,全面优化教育系统政治生态。

(二)主动担当作为,全面落实教育主体责任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教育改革发展方向。2022年,我区召开教育发展大会,明确了我区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形成《黄岩教育提质十条》总方案和十个配套政策文件,为未来几年教育发展架起四梁八柱。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教育重点工作合力。以双减工作为抓手,出台《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建立黄岩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联合执法机制,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将教育发展列入对乡镇(街道)、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是科学评价,推进教育责任有效落实。成立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全面落实在教育经费投入、配套建设、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职责。进一步健全学校综合目标考核制度,开展三一工程专项督导,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促进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品质提升。

(三)强化要素保障,不断夯实教育基础设施

一是强化教育投入。十三五以来,全区教育总投入累计达103.43亿元,2021年各类学校的生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是强化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完成院桥初中、西江小学、头陀中学、东浦中学等改建迁建工程,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62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440个,公办学前教育覆盖面从33.2%提升至41.42%。开展省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建成5所省现代化学校。

(四)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建设。制定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扩大资源供给,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2021年,创成省一级园1所、二级园6所,优质园覆盖面从56.5%提高至61.2%,优质园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成为我区唯一入选省政府激励项目。

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十项轻负提质工作制度,巩固课程改革成效,今年中考,我区各项指标均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完善区域教育合作发展机制,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共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的新型教共体,坚持扶优汰劣公进民退原则,完善民办教育奖惩和退出机制,推动互联网+义务教育向民办学校延伸。努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以深化校园特色文化创建为抓手,开展三一工程专项督导评估。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制定《黄岩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十条》,研制《黄岩区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学习单》,推进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两岸三度入选市级劳动实践基地。

三是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制定《黄岩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明确了争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间表、路线图。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项目和混合制专业试点建设,携手打造产业学院。按照高水平专业建设要求和计划,稳步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建设。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组织中职学校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获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14项、市级荣誉43项。

(五)加强队伍建设,持续激发教育内在活力

一是创新教师区域统筹与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阳光人事工作原则,做好教师交流、支教等工作。推动城区教师赴农村支教30多人。积极开展东西部协作交流,选派援疆教师2人、援川教师4人。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保障。保障教师配备,严格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保障教师待遇,实现按规定计算比较口径做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启动特优教育人才培养行动。建立三级梯队后备人才库,实施永宁杏坛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柔性引才,做好名优教师培养工作,新增市名师3人、市名班主任2人、省教坛新秀2人、市教坛新秀4人,评选区名校长6人、区名师36人、区学科带头人28人、区教坛新秀82人。1人入选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1人通过正高级教师评选。

三、存在问题

(一)教育生态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人都是教育主体的意识不强,教育自省意识不够,教育资源集聚度不高,教育界内卷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健康向上的教育文化还需加快营造。我区2020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及教育基础生态监测等第为D档,监测指数在全省排名靠后。

(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我区教师队伍结构在区域间、城乡间分布不均衡,名师、名校长人才紧缺,存在优秀教师引不进、留不住问题。近五年共有三名特级教师外流,目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不含普通高中)均只有一人,居全市末位。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存在短板弱项

由于我区东西部存在地域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城区挤、山区空现象比较严重。城区学校生源逐年增加,城区学校教学资源相对紧张,实验小学为超大规模学校;西部学校生源减少,西部山区少于100人的小规模学校达到6所。民办随迁子女学校办学水平较低,校舍简陋、场地窄小、教学仪器设备不达标的问题普遍存在。在资源配置与政府保障情况方面,距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还需进一步推进。

我区公办园覆盖面偏低。截止2021年底,我区幼儿园共105所,其中公办园29所。全区在园人数21718人,其中公办园在读幼儿8995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仅为41.42%,离50%要求有尚一定距离。民办幼儿园低、小、散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民办园场地狭小,绿化缺乏,没有按标准配备幼儿园所需各项设施。

(五)职业教育资源存在严重不足。

我区职业教育生均用地、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实训工场面积远远不够,制约了职业教育窗口城市的创建。

四、下一步举措

下阶段,我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特色多元的育人体系,优化黄岩教育生态,打造台州教育高地,提高我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为我区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调整优化校网布局

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教育资源。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十四五期间,将投入62亿元,推进58个中小学和幼儿园项目建设,新增教育用地1400亩以上,建成职教中心、锦江小学、启智学校、北城中学等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标志性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超过2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超过1万个;切实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适时调整撤并西部小规模学校,从根本上解决城区挤山区空、公办幼儿园入园率低、随迁子女入学保障难、职业教育短板突出等问题。

(二)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对标全市领先目标,敢于投入、善于投入、超前投入,力争十四五期间教育投入突破百亿。2022年起,各个学段生均公用经费提高200元,并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增长机制。同时,加大校园文化、课程改革、装备更新、校园焕新、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生均装备值达到省、市领先水平。

(三)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方向、谋大局、抓统筹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坚持将教育提质作为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的基础工程来抓;健全区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及时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化属地和部门责任。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建立奖教奖学制度、支持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为重点,推动乡镇街道积极履行属地教育职责;推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教育提质行动,积极为办好人民满意贡献力量;实施学校基础减负行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十条清单》,实行进校园事项申报制、清单制,从严控制党政机磁、群团组织面向学生开展走进校园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严禁要求学校开展教育主体不是学生的小手牵大手等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APP和公众号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切实减轻中小学校非教育教学负担;实施关爱教师工程,健全教师工资增长体制,落实相关优待政策。帮助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向优秀教师免费开放旅游景区、体育场馆、公共交通,开设就医绿色通道,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四)实施教育人才引育行动

实施融杭接沪进京行动,与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附中等开展合作办学,推动本地学校与京沪杭等地名校结成兄弟学校,实现基础教育借势发展、借智登高;建立永宁教育智团,引入知名教育专家,为我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会诊把脉;支持学校根据国培、省培计划,选派校长、教师参加海外研修访学,拓宽校长、教师教育视野;制定《黄岩区教育人才引育专项政策,设立省内领先的教育人才引育专项经费,以提高奖补力度弥补地域优势不足,加大特优人才和特需人才、高学历人才、高水平毕业生的引进力度,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加强永宁杏坛研修班、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等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提高奖补力度,加速本土人才培育;支持学校根据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校本研训等工作需要,学科薄弱情况,有针对性地引进外地专家开展指导,实现中小学薄弱学科柔性引才全覆盖。

(五)实施教师队伍正风提能工程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注重师德师风考核和结果运用,推进清廉校园建设,教育和引导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坚持以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标准选任校长。建立校长三年任期目标制,构建学校校长、副校长、后备干部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努力造成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加强后备干部岗位历练和培训,实现校长队伍的青蓝相继;健全教师新苗奖、优质课、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教师五级培养体系,落实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评选倾斜政策,实现骨干教师城乡学校的均衡配置。落实分类培训、按需施培,深入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完善教师荣誉激励体系。开展永宁好教师、永宁好校长、永宁好班主任等综合先进和校本研训示范学校、示范教研组等优秀教学团队奖评活动。修订完善《黄岩区教职工年度考核奖发放办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的办学绩效、办学质量和重点任务完成等情况统筹发放考核奖,树立重一线、重教学、重实绩的激励导向。引导和发动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开展关爱教师、爱心助教活动,筹集设立5000万元奖教基金,奖励教学业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团队,以及在立德树人、教育科研、教育教学改革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激发教师教育育人积极性。

(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共建型教共体(教育联盟)建设,促进教共体学校资源共享、管理推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努力实现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开展对薄弱学校诊断分析,制定一校一策方案,在基本建设、设施设备配置、师资配置、经费保障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制定并实施《黄岩区随迁子女学校教育同城化待遇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蓝天教育行动,统筹盘活公办学校空余学位,实施政府购买学位制度,确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95%以上,力争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同城同质,破解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

(七)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建设

创新公办幼儿园建设模式,制定并实施《黄岩区学前教育企建公管实施方案》,委托国有企业以新建、改建、租赁、回购等方式,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探索实行学前教育教师劳动合同制、国企员工制,明确待遇标准,破解学前教育编制紧缺难题。努力落实缺编公办幼儿园自聘教师与劳动合同制教师同工同酬;优化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在习惯养成、幼小衔接上有新举措、新突破,努力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八)实施职业高中培优提质行动

加快推进黄岩职教中心建设,建成省双高中职学校,力争建成国家双优中职学校,创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需求导向,加强职业高中专业建设,通过调整一批,升级一批,新增一批,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职业专业体系。支持职业高中与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办学,探索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办学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职技融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26日

文章推荐:

伊犁州伊宁市砖瓦厂片区棚户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内配套)监理标段(二次)中标候选人公示

2022年越秀区教育基础设施及校园环境提升工程(三期)-桂花岗小学校园功能升级改造

【jg2023-1979】 2022年越秀区教育基础设施及校园环境提升工程(三期)-桂花岗小学校园功能升级改造

宜春市第十中学功能室项目结果公示

更多商机查看,下载保标APP

扫码关注小程序,获取商机更容易